lazybios

CS183C创业课: Blitzscaling 课程笔记(一)

CS183C

没有完整看完CS183之前的两个系列课程,不过有读过那本《Zero To One》,有鉴于口碑,所以直接上来就开始CS183C了,这个『Blitzscaling Session 1: Household Stage』就是今天在地铁上看完的,做了一些笔记拿来与大家分享

CS183C

上面这幅图是用来论证硅谷在创业界重要地位的,不过值得高兴的是国内的腾讯和阿里巴巴在体量上也已经不容小觑了,但是从市值和雇员比例以及人口基数上看,其实也多少能暴露出国内公司的一些效率问题。当然这幅图里他们并不是主角,只是为了用来佐证『事物的评判标准不只一种』(笑)。

快速让你的公司扩张起来,需要依靠『网络』,这里的网络并不是指的实体网络,而是那些关乎你公司,但却又是你公司本身之外的东西,比如投资、用户量、技能与天分,当然也包括圈子文化。

创业公司不需要在初期把自己的竞争对手设为那些互联网巨头公司,因为,通常情况下当你还没有显露出一定规模的时候,这些巨头不会考虑把你纳入他们的视线。真正的竞争对手,应该是那些跟你差不多体量的小公司。只有当你拥有了一定的客户,建立一定的规模之后,那些巨头公司才会慢慢的把视线转到你这边,这个时候的担心才是有必要的,起初只管在你的领域好好干就是了。

CS183C

公司的大小体量,根据雇员的差异分成5个时期:家庭作坊、部落、村舍、城市、国家。

公司处于不同的体量的时候,在配置和策略方面也会有所侧重,课程中给出了下面这张表来比较,目前他还是只是张空白的表格,你可以根据你的情况来尝试分别考虑一下干如何填写。

CS183C

起初的创业公司应该让自己业务保持在单线作战的模式!

公司的快速扩张的过程的一个表现就是,公司里的多面手,慢慢开始变成了某一方面的专家。不过,初期的身兼数职的多面手,仍是不可或缺的,他们才是加速你扩展的重要催化剂。这类选手,在面对扩张中遇到的新问题的时候,即使不擅长,也能快速的学习。这部分应该能从许多创业故事里找到缩影,比如阿里的多隆。

下图分别罗列了上面扩张中的5个时期,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情形,可以拿来做参考。

CS183C

Linkedin扩张中的5个时期

CS183C

CS183C

CS183C

CS183C

CS183C

最后一幅图中的Linkedin已经在全球不同地方建立起了自己的办公点。

Session 1中,拿LinkedIn做为扩张的典范来讲,恰巧我之前看过一个扩展失败的例子,就是台湾的噗浪,其当时起步比较早,本来早期可以拿来与twitter、facebook这样的公司竞争的,不过几个关键节点上的失误,导致其在后面的竞争中错失了很多市场,当然最后也没有拿到社交这张船票。

Youtube上有其创始人Alvin Woon的演讲《錯失過的機會》,大家可以拿来看看当做案例补充。

-待续-

参考引用

微信关注「日拱一卒」公众号